前天晚上10点过,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送来一名4岁的小男孩,值班医生询问家长,原来这个男孩误把婆婆放在茶几上的黄色尼莫地平降压药当成了糖吃,导致昏迷。
我们从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了解到,自寒假以来,儿童误食误吞的案例增多,且都是6岁以下的幼儿。寒假孩子在家呆的时间增多,家长可得当心啊!
4岁小男孩误把婆婆的降压药当糖吃了
小男孩叫彤彤,今年4岁,幼儿园放寒假后,爸爸妈妈忙着上班,就把彤彤放在了黄泥塝的奶奶家。前天晚上9点半,彤彤的奶奶朱婆婆刚想吃药,却发现放在茶几上的尼莫地平降压片不见了。朱婆婆来到卧室,只见彤彤手上拿着药瓶,药丸掉了一地,而嘴里咂吧咂吧嚼着,一副津津有味的样子。“我看满满的一瓶药只剩下一半了,当时真是吓坏了,也不知道娃儿到底吃了好多,拖鞋都没来得及换就把娃儿送到医院来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朱婆婆仍然心有余悸。
寒假误食药品的孩子增多
“降血压的药能使人血压降低,这对血压正常的小孩来说,吃下几片就非常危险。”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主任吴道奇告诉我们,“情况严重的话,能使小孩昏迷,甚至休克。”吴道奇说,彤彤送进来时处于轻度昏迷,医生赶紧为彤彤采取了催吐的方法,幸好降压药的毒性不是很大,并且孩子送来得又比较及时,要不然就危险了。
“昨天我们还收治了两名误食药品的孩子。一名7岁的男孩带着5岁的妹妹在家玩耍,把放在床边的一瓶泻药打开吃了,家长说泻药是红色的,小孩以为那是糖,后来被父母发现后送到了医院……”吴道奇说,放寒假以来,儿童医院共收治了10位幼童,都在1到5岁之间,误食的有农药、化学品、药物等,其中几个还进了重症监护病房,经过治疗都已康复出院了。
儿童误食药品的不在少数。医生说了一组骇人听闻的数据:“根据国内现有的研究资料,以及从北京和上海两地医院收集的数据,粗略估计,我国每年约有3万至5万孩子(小于15岁)因药物中毒送医,另有数量不明的少儿中了毒但未去医院就诊;每年因药物中毒而造成后遗症甚至致残的少儿大约有3000~4000人;处理及治疗这些患者所需费用约为2亿~3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孩子是因为误食药品中的毒。”
美国药物包装采用安全设计
儿童因药物中毒死亡率降低45%
据了解,为了防止孩子误食药物,不少国家对药品药物的包装,有很严格的要求。比如,在美国,药物包装已经普遍采用安全设计,有的药物打开瓶盖,需要用点技巧,或者需要用点力气,这是小孩子做不到的。有关数据显示,由于药物包装采用安全设计,近20年,美国5岁以下儿童因药物中毒导致的死亡率,降低了45%;而澳大利亚规定采用药品安全包装后,儿童中毒死亡率的下降比例,也很可观。这么看来,药物包装安全设计,可以大大地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
美国还给药物包装立了法。1970年,美国颁布《毒物安全包装条例》,由消费产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执行。《条例》明确规定,药品若按出厂包装直接给予消费者,生产商和包装商就有责任采用儿童安全包装;1974年,美国再次立法强制要求所有口服药采用可防儿童开启的安全包装。
吴道奇说,儿童喜欢模仿,好奇心把孩子引向了危险边缘,但是造成惨剧的凶手并不是孩子的好奇心,而是药物包装存在安全缺陷,小孩子很容易打开,所以这种误服的悲剧时有发生,他建议药物生产厂家可以像美国一样有一些安全的设计,比如在药盖的设计上可以下一些功夫,设计一些小孩不易拧开的药盖或者是需要用点技巧才能打开的药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