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上周最新公布的一批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中,新西兰“奥兰超级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共26吨因碘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被退货。
国家质检总局每月都会公布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记者统计了14个月以来的通报名单,发现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四分之三为婴幼儿奶粉。34批次中,超过一半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有不合格洋奶粉中,除了亨氏、德国涉及的两个品牌、澳大利亚的个别品牌外,其余均不出名。
澳、新产问题奶粉最多
据统计,在通报公布的不合格进口奶粉批次中,26批次为婴幼儿奶粉,占总批次的76.47%。
统计发现,34批次不合格奶粉分别进口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美国等8个国家/地区的20家制造商。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最多,接近所有批次的六成,分别有10批次。
广州安世乳业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一款速溶全脂奶粉,分别因违规使用化学物质大豆磷脂、标签不合格,在今年年初被质监部门两次退货。
据了解,已公布的不合格批次进口奶粉是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质监部门已依法做退货、销毁处理;这些不合格批次的奶粉未在国内市场销售。
澳、新奶粉占市场超70%
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合格进口奶粉中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不合格奶粉占比较大,这和这两个国家的进口奶类产品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是相对应的。
据介绍,在我国奶类产品市场上,进口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在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上,两国奶粉的占有率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