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画不出直线被说成缺乏耐心的表现,而且脾气暴躁;搭不上积木则说明孩子空间感差;不会穿纽扣是因为动手能力差……市民姜女士带两岁的儿子到一家早教机构接受了一个15分钟的测试,结果被告知孩子体能、智能都存在问题,几乎是“低能儿”。她焦虑之下当场交了1万余元,让孩子上早教课程,开发潜能。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惜高价,把教育好孩子的希望寄托于早教机构。但是效果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
积木搭不成桥,孩子空间感差?
9日,市民姜女士带着2岁的儿子到省城一家早教机构试听课程。“平时都是奶奶在家带着,跟邻居的孩子比起来,说话少,不好动。我整天上班,没时间管,也没有经验,前几天看到早教机构发的广告,可以免费试听。”
姜女士带着孩子走进这家早教中心后,工作人员热情地带她参观了教室环境,五颜六色的房间里摆着各种玩具,一些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做游戏。姜女士说,儿子一看到这些,立刻兴奋起来,当场就要加入小朋友一起玩耍。
但是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提前预约不能试听,先接受智力水平测试。
姜女士依依不舍地把儿子抱回一楼办公室,认真地接受测试。测试人员先拿出一张纸、一支笔,让孩子跟着学画横线、竖线。“我儿子从来没有拿过笔,更别提画线条了,握着铅笔在纸上乱画一气,基本上是圆圈。”姜女士看着有点丧气,测试人员告诉她,孩子缺乏耐心,脾气也有点暴躁。
接着,姜女士的儿子又学搭积木,用三块积木搭成一座简易桥。老师演示一遍,然后让他跟着做,孩子根本不会,只会摆成一排,没桥洞。姜女士被告知,孩子的空间感太差。
15分钟测试结束,孩子很“低能”
在进行第三项测试的时候,姜女士有点沉不住气了:早教老师让儿子用一根细铁丝穿起四个纽扣,可是儿子似乎太不争气了,这么简单的动作就是穿不上。“儿子咋这么笨呢?妈妈告诉你,应该这么穿……”话还没说完,就被测试的老师制止,称她这么指导影响测试效果。
这项测试结束后,姜女士有些焦虑了:结果显示儿子的动手能力也比同龄孩子差太多。
在对话环节,测试老师给出的结论是:两岁的孩子应该能说四五个词组成的语句,而姜女士的儿子只能说俩字,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提高。
15分钟的测试结束后,孩子的体能、智能、社交能力都有问题。姜女士有点坐不住了,自己整天忙于工作,顾不上管儿子,原来已经差了这么多!
早教中心的老师此时开始推荐他们课程,亲子课、音乐课、思维课等,每种课程开发孩子不同的能力,构成一个体系。姜女士心里感觉愧对孩子,感觉早教中心很专业,以后把孩子送到这里很放心,于是当场挑选了一个课程包,总学费超过1.2万元,算下来每节课120多元。
到底有效果没?家长不知道
市民王女士的孩子从1岁多就在济南一家早教中心上课,一年半之后,预交的课时费还有3000多元,孩子就不愿去了。“课程重复性太强,娱乐课除了降落伞就是吹泡泡,一连吹了三个星期的泡泡,我都觉得玩腻了。但是老师说,孩子年龄小,就得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提高能力。真的假的谁知道啊!”“试听的时候,感觉课程很丰富,但是后来就发现有忽悠的成分,其实游戏占多数,而且净是重复的。时间长了,孩子不愿去了。”王女士说,早教中心的那些教育理论,家长无法验证,作为80后的妈妈,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宁可花钱为孩子找个专业的地方,玩得高兴,至于学到多少东西也看不出来。
因为没了新鲜感,前不久王女士的孩子一到早教中心就哭闹,她想把剩余的学费要回来,但遭到拒绝,“他们死活不退钱,我说转给同事都不行。好像早教机构都这样。”
市民薛先生三年前花1.8万元让孩子上早教,如今还剩一大半课程,孩子已经一年多没去了,“主要是让孩子高兴,你问我到底有效果没,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