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男婴“宝宝”自出生后,已在医院呆了48天,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长得十分可爱。
48天里,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们每天悉心照顾着小“宝宝”,写下了126页护理记录,但其亲生父母自4月17日离开医院后便再也没出现过,留给医院的手机号码也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孕妇凌晨早产男婴
狠心父母4天后弃子而去
4月13日凌晨3时许,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接诊了一名早产孕妇,经过医生的紧急施救,孕妇产下一名男婴,体重仅1.6千克。
男婴出生后1小时,因为早产加之体重太轻,陆续出现体温、心率、呼吸等多方面问题,情况十分危急,产科医生迅速将男婴转到医院新生儿科,男婴的母亲仍留在产科恢复治疗,男婴的父亲在交纳200元住院费后离开医院。
17日,男婴的母亲不顾医生的劝阻,独自强行离开了医院,至今她的一些随身物品还留在医院。
男婴刚到新生儿科的第一个星期,各项身体体征均有所好转。期间,护士们多次拨通男婴父亲留下的一个手机号码,男婴父亲表示会来医院看孩子。
此后,男婴的父母各自分头到过医院一次,但只是向值班护士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情况,连孩子的面都没有见,就匆匆离去。
4月22日,男婴入院第10天,各项生命体征已稳定,可以出院回家照顾,可当护士再次联系男婴父亲时,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看着可爱的孩子,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们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每日悉心照料。
“宝宝就像自己的孩子”
护士们写下126页护理记录
在医院的48天里,男婴一直是无名宝宝,轮流照顾的护士们给男婴起了个小名叫“宝宝”。
每隔多少小时“宝宝”吃多少毫升牛奶;每天“宝宝”什么时间大小便,颜色如何;“宝宝”体温是否正常、各项身体体征是否好转稳定……1个多月来,新生儿科的护士们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将“宝宝”的“吃喝拉撒”一一认真记录。
昨日,护士倪萌拿出厚厚的一叠纸册:“这是我们写下的护理记录,里面是"宝宝"这么多天来的情况,今天已经记录到第126页了,每天我们都将护理记录输入电脑存档,现在打开"宝宝"的护理文档总是要花很长时间,里面的数据太多了。”
记者在新生儿科看到,躺在摇篮里的“宝宝”正甜甜地睡着,听到有声音会下意识地动动脑袋、眨巴眨巴眼睛,护士倪萌准备给“宝宝”换个姿势睡觉,“宝宝”却以为到喝牛奶时间,咂巴着小嘴。
已到“宝宝”吃饭时间,倪萌赶紧去冲好40毫升牛奶,一碰到奶瓶“宝宝”就含住奶嘴,使劲吸起来,不一会儿小家伙就将牛奶喝完。“宝宝很听话,从来不哭不闹,不舒服的时候顶多哼两声,只要出太阳,我们每天都要抱着他出去散步、晒太阳。”
医院新生儿科有14位护士,其中8位护士自己就是母亲,由于“宝宝”父母一直不露面,护士们自己凑钱给孩子买奶粉、尿片,护士长晏巧兰说:“宝宝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刚来时连呼吸都不容易,父母又不在身边,大家都觉得于心不忍,真希望孩子父母早日将他接回家。”
据护士介绍,孩子的母亲看起来很年轻,其他情况都不明确。
江夏区妇联将协助寻找
警方介入调查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孩子现在已经长到1.8千克,身体各方面情况都已稳定,院方仍一直无法联系上孩子的父母,现在孩子留在新生儿科也不是长久之计。“希望孩子的父母早日来接孩子回家,这里很多都是病重的孩子,我们也担心宝宝留在这里交叉感染”。
29日,江夏区妇联得知情况后,到医院看望“宝宝”,并给孩子带来奶粉、尿片、衣物等用品,并从医院了解到孩子父母的姓名、身份证号及电话。
目前,江夏区妇联正在想办法联系孩子的父母,区妇联负责人表示,如果最后仍无法找到孩子的父母,将通过公安、民政等部门调查孩子父母的情况。
记者随即联系江夏警方,相关人员表示,目前仍未获得男婴父母的相关信息,警方将继续关注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