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鱼肝油的原因
鱼肝油其实就是维生素AD,现在市场上和医院里使用的鱼肝油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含量比例为3:1。为什么宝宝在生后2周就要补充鱼肝油呢?因为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这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骺病变为主要特征。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生长快、照射阳光时间少、维生素D摄入不足,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要。而乳类含维生素D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的宝宝,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时补充鱼肝油、蛋黄、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也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种病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小宝宝。
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以看成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钙、磷吸收减少,以致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动员骨钙释出,使血清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因此,有些妈妈错误地认为,宝宝查血不缺钙呀,怎么会有佝偻病,认为佝偻病就是缺钙。其实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D造成钙、磷代谢紊乱,使得宝宝出现佝偻病症状和血生化及骨X线摄片改变。
宝宝早期表现为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改变,骨骼改变在数月后出现。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小于3个月的宝宝。主要表现为易激惹、烦闹、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喜摇头、发软、翻身迟、枕秃等。如不经治疗,症状会加重,出现钙、磷失常和典型的骨骼改变。小于6个月的宝宝以颅骨改变为主,可有乒乓颅,妈妈用指尖轻压顶骨或枕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
6个月后的宝宝,颅骨样组织增生明显,宝宝可有方头、马鞍头或十字状颅型。1岁以后的宝宝,胸廓骨骼改变,可见肋骨串珠样改变,肋缘外翻,手、足镯样改变,即手和脚像戴了镯子。宝宝坐、站、走都迟于正常宝宝。
由于宝宝开始行走后负重,会导致鸡胸、凹状胸、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或因严重低血磷导致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或腹肌张力低下致腹部膨隆如蛙腹。重症患病的宝宝,脑发育会受累,出现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条件反射形成缓慢、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贫血等症状。重症宝宝可以留下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2岁以上的宝宝。
佝偻病的治疗
治疗主要在于控制病情,防止骨骼畸形。以口服维生素D为主,剂量为每日50~100ug(2000~4000IU)。视临床改善情况,2~4周后改为维生素D预防量,每日10ug(400IU)。
对有其他症状的佝偻病宝宝或无法口服维生素D的宝宝,可一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320万~30万IU,2~3个月后改为口服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应复查效果。
治疗谨防维生素D中毒
要注意检测血生化和骨骼X线改变,防止维生素D中毒。一般宝宝每日服用500~1250ug(2万~5万IU)或每日50ug/kg(2000IU/kg),连续数周或数月即可发生中毒,敏感的宝宝每日仅服用100ug(4000Iu),连续1~3月即可中毒。
维生素D中毒的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为厌食、恶心、倦怠、烦躁不安、低热、呕吐、顽固性便秘和体重下降。重症可出现惊厥、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烦渴、尿频、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甚至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此时应立即停服维生素D和钙,到医院治疗。因此维生素D一定要宁少勿滥,防止宝宝中毒,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如何预防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充足的日光照射和每日补充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400Iu),即可保证体内的维生素D正常。因此,孕妈妈应多做户外运动,饮食应含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新生宝宝在出生2周后应每日给予生理量的维生素D(10~20ug/日)。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婴幼儿,更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即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和给予预防量的维生素 D和钙剂,并及时添加辅食。
营养小贴士:给予宝宝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DOAI·朵爱极地深海鳕鱼肝油
爱由心生 品自提纯
甄选自南纬82°的极地深海罗斯冰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