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校车市场究竟有多大?引用较广的数据是需求约在100万辆到150万辆,购置和运营经费不会低于4000亿元
自2008年起,宇通集团门口就始终停着校车“显摆”。“我就是要创造这种氛围,让人认识到还有学生要坐车。”3月份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汤玉祥对《望东方周刊》说。
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发让学童安全成为中国社会之痛,2011年、2012年,汤玉祥连续带着校车建议上两会。
2012年,“校车安全”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与社会呼声和政策鼓励相呼应,中国校车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井喷之势,国际校车企业纷至沓来。
在政府之外,汽车界能就此做出什么贡献呢?
约4000亿元的校车市场
“谁购买、谁运营、谁管理、谁监督依然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汤玉祥说,校车规范化建设在国内是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估计,全国校车采购成本有望达到3000亿元,而运营成本有望达到1000亿至1500亿元的规模。
校车资金从何而来?
2012年3月5日,在被问到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是否会有校车经费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答说:“会有,校车当然要有经费。”他还说,教育经费当中有常规经费,还会新增经费补充薄弱环节,比如地区差距、校际差距和人群不同。
资金之外,运营问题同样重要。汤玉祥2011年提出“地方政府校车管理运营模式并不完善”,今年继续提:“校车的运营组织还不够专业和科学。”
佘振清认为,产品与标准都不是校车问题的主要矛盾,最关键的环节是运营,也就是需要明确校车运营的行为规范。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缺乏政策依据和统筹规划,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存在"无人负责也无人管理"的问题。”汤玉祥说。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也曾建议将“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原则写进校车安全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