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一代,如今已进入生儿育女的高峰期,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当上了爸爸妈妈。随着“双独生子女夫妻可以生二胎”新政在全国越来越多省份开始实施,独生子女在政策层面上步入了“二胎时代”。但是,是否享受二胎政策,成了双独生子女夫妻的两难选择。生一个,担心孩子太孤单;生两个,又怕抚养成本太高,养起来又贵又累。
树立正确的养育观
对于独生子女遭遇的二胎困惑,社会学家认为,“独一代”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精神世界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离开父母走入社会后遭遇激烈的竞争和空前压力,在抚养子女时又感到力不从心,使其内心产生严重不适。在生二胎前,作为“独一代”的父母,首先要考虑到抚养两个孩子成长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要想到对孩子价值观、生活态度的教导,而不是带着以往“独一代”比较自我的观念去教育孩子。如果想要两个孩子,那么两个孩子的年龄差距最好在三到四岁,这样有个年龄稍大的孩子可以给年龄小的孩子做榜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此外,“独一代”的父母往往将自身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消费的理念,强加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其实,在抚养孩子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盲目攀比,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与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否则目标过高不仅“奴役”了家长,还“奴役”了孩子。政府和社会也应该为年轻父母“减压”,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加大调控力度,降低城市生活成本,帮助他们摆脱生育困惑。
生与不生,其实并非是独生子女一代遭遇的生育之惑,而是人们对个人生活幸福感的一种追求,无论他们作出何种选择,所考虑的因素归根到底无一不是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能变得更高、更好。
生二胎:有钱又有闲?
在律师事务所供职的彭芳夫妻是双独家庭,彭芳也认为,两个孩子才是家庭的合理结构,不过看到身边一对朋友的二胎生活,就打起了退堂鼓。夫妻俩认识的这对70后双独家庭,前几年生下了老二。妻子辞职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就这样还请了一个保姆。生活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大儿子念小学二年级,小儿子幼儿园上小班。每天接大的,张罗小的,不是这个要去兴趣班,就是那个要上医院,忙得团团转,比上班还辛苦。现在丈夫开了家公司,计划着要给两个儿子每个奋斗一套房,家里三室两厅的房子也嫌小了,想换一套大的房子来住。看到朋友夫妻成了孩奴,彭芳很惶恐:身边很多生二胎的人都是全职妈妈,否则照料不过来。自己没有老人帮忙,如果为了生二胎辞职,经济上压力太大。思前想后,彭芳感叹道:“二胎是既有钱又有闲的人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不要也罢。”
当“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传统观念遭遇城市生活高额成本和抚养孩子巨额费用时,是否生“二胎”就成为一个纠结的话题,独生子女一代遭遇了生育之惑。上海一项调查表明,35%的父母认为“养育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即使政策允许,仍有45.3%的家庭会因为育儿压力太大而放弃生育二胎的机会。
一年前结婚的鲁莹跟爱人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现在有一个5个月大的可爱宝宝。鲁莹直言养孩子花费不小,至于生二胎,则压根没想过。“虽然有个可爱的宝宝,我们全家人都欣喜万分,但宝宝出生后的花费却是不小的压力。”她和丈夫都是工薪一族,家庭收入每个月在1万元左右,宝宝的奶粉、尿不湿、营养品、玩具,每月杂七杂八的支出起码得2000元,每个月还得还2000块钱的房贷,再加上水电费以及家庭的日常支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虽然我们符合生二胎的条件,但养一个孩子都这么费劲,拿什么养第二个孩子。”鲁莹坦言虽然他们都喜欢孩子,但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根本生不起二胎。所以,归根到底,生不生二胎,还是得由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