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娥在产房待了18小时,难产。因胎膜早破,脐带过短、绕颈,新生儿缺氧,最终死亡。
家属获得的《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简称“保健院”)孕产妇谈话意见》(简称《谈话意见》)和《保健院分娩记录单》(简称《记录单》)的复印件,根据字迹,家属认为院方对《谈话意见》和《记录单》作了更改。
家属认为,临产前胎检无异常情况,产妇难产、新生儿死亡系医疗事故,医院应向家属就新生儿死亡原因给出说法。
因双方沟通不畅 ,昨日,100多名家属围在保健院门口,拉横幅,封堵医院,最终警察从现场将李文娥的丈夫蓝周彬等数名家属带走调查。
家属表示,事故发生后,他们拉横幅、封堵医院的行为系院方回避沟通导致,实属无奈。
焦点1
李文娥是否
提出要剖腹产?
李文娥:我请求进行剖腹产
医院:未接到她的剖腹产请求
11月27日15时49分, 儿子出生前13分钟,蓝周彬接到妻子难产通知。
根据难产的分娩处理意见,院方要求李文娥做产钳术,不做剖宫产术,后果自负。
李文娥及其家属回忆,11月26日22时45分,李在蓝周彬和婆婆张桂芳的陪同下,被送到产房待产。
“产房里包括我在内,一共有三名产妇,一名护士看护我,其他的医生和护士都在帮助另外两名产妇生产。”李文娥向东莞时报记者回忆,“期间太疼了,我请求进行剖腹产,护士说宫颈扩张已经8厘米了,再等等。”李文娥说,一直等到了次日上午11点,另外两张床上的孕妇已经分娩完离开时,李文娥才感觉到胎儿露头。此时,护士依然是让她等(据医院后来向记者介绍,在医学上,宫颈张开到10厘米,就能顺产)。
保健院医务股相关负责人向东莞时报记者表示,医生和护士均未接到李文娥剖腹产请求。且“是否剖腹产视产妇情况而定。”
27日14时10分,李文娥羊水浑浊Ⅲ度浑浊,呈墨绿色。李文娥回忆,产房内的医生护士紧张起来了,医生采用腹压帮助她生产。
昨日,李文娥腹部被医生腹压留下的印迹还未完全消除,家属认为,腹压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
保健院相关负责人向东莞时报记者解释,新生儿出生时,产妇胎膜早破,造成胎儿窘迫。此外,脐带过短,且绕颈一周,造成婴儿缺氧、窒息。
在给东莞时报记者的《关于李文娥婴诊治情况的新闻通稿》中,院方表示,婴儿出生时重度窒息,积极抢救一小时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焦点
2
医院有无更改
相关记录字迹?
家属:医院改了
医院:家属这么说,院方也没办法
家属不同意医院的说法,根据落款时间为11月26日的《谈话意见》和《记录单》中的字迹,家属认为,医院做了脐带绕颈,脐带长度等内容的修改。
“"脐带绕颈"这几个字,字迹明显较粗,后面还加了"?",分明是后来加上去的。”郑女士是李文娥的舅妈,她说,“脐带长度原来写26厘米,被他们改成了36厘米,26厘米的长度不可能绕颈一圈还扭转22圈,这都是后来更改的。”她指着字迹说。
关于是否更改字迹,保健院相关负责人并没有就此向东莞时报记者表态,只是说,“家属这么说,院方也没办法。”
对于家属的质询,该保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后院方第一时间展开了调查,医护人员的操作均符合科学程序。在分娩过程中,有很多意外因素,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医院正组织相关人员在调查。
事故发生后,院方曾表示,对死婴进行保存、尸检,并由相关机构鉴定。家属此前在法医鉴定单上签字,但后来单方带走了法医鉴定签字单。
医院相关负责人称,如果家属认为医院有失误,可以请第三方有资质的机构来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