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山区和平街自建社区,有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名叫黄冬英,她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却额外抚养一名叫小天(化名)的失足孤儿,用母爱感化他,使其走上人生正轨。
17岁少年因抢劫获刑
自建社区住着一个特殊的家庭,户主张永清是一名烈属。1992年,妻子与他离婚时,他们的小儿子小天才一岁。几年前,张永清患上癌症,一家人仅靠他的微薄工资度日。大儿子天生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小儿子小天,自幼缺少母爱,性格叛逆,有家不归,常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抽烟、酗酒、打架,有病的父亲也难以管教他。
2008年5月,小天伙同抢劫,被判刑2年。那年他只有17岁,尚未成年,被判监外执行。2009年,张永清病逝,他的安葬和孩子的抚养、教育成了难题。在黄冬英和社区的努力下,张永清的骨灰免费安葬在流芳陵园,残疾的大儿子被接到洪山区馨园福利院生活。
小儿子小天令张永清在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由于缺少母爱,生活拮据,不谙世事的他交友不慎,走上了违法歧途。邻居黄冬英毅然揽起照顾、教育小天的担子。
黄冬英说:“刚开始时,外人也劝我放弃过,说我这样做不值得,给自己增加负担。但我一看到小天那双眼睛,我就会想到我自己的儿子,如果没人管,这孩子一辈子都要毁了。”
从此,每逢天气变冷,黄冬英总是会从她微薄的工资中及时给小天添置衣物,给他煨汤“开小灶”来改善生活。黄冬英常对他说:“小天,这里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妈妈,有什么事别闷在心里,直接告诉妈妈。”
丈夫、儿子最终理解了她
黄冬英的家并不富裕,爱人下岗多年,在外打工,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也不是很好。对妈妈的做法,儿子开始不理解,有时还发些牢骚。黄冬英便说:“小天的父母去世了,哥哥是个残疾人,一家人难啊,小天缺少母爱,更没有温馨的家庭,你要理解支持妈妈。”
最终,丈夫理解了妻子的决定,儿子也最终被母亲的爱心感动。
黄冬英说,小天性格很倔,最初,他并不是很接受她,总是喜欢和她对着干。经过一年的磨合期,在她的关怀下,小天的性格改变了许多,黄冬英担心他再误入歧途,晚上经常找他谈心。她还动员自己的儿子与他交朋友,在文化学习上给予帮助。小天慢慢地接受了这位“妈妈”,也渐渐融入了黄冬英的家。
拿3个月工资给他学驾照
今年20岁的小天,早已服满刑期。黄冬英拿出3个月的工资,让他去学驾照。她说:“小天父亲临终前就跟我说,希望小天去学开汽车,有了一技之长,好在社会上立足。”
如今,小天有什么困扰,就主动找黄冬英聊天。即使在外面,小天每个星期都要跟妈妈打电话,说说自己的近况。去年过年,小天还带了女朋友回家过年,黄冬英还给“准儿媳”准备了红包。
每年清明,黄冬英都带小天到流芳陵园“看望”小天的父亲。今年清明节时,面对张永清的墓碑,她很欣慰地说:您老人家放心吧,小天已成了我们家的一员了,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他,让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