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统间内,男生在大便,旁边马桶上坐的就是女生,穿脱裤子互相都能看到……”王女士的儿子今年刚入幼儿园,最近在参加一次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上,王女士亲眼看到了小朋友男女同厕的场面,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记者调查发现,男女同厕的现象在幼儿园中十分普遍,据资深幼教专家介绍,这与长期以来办园条件受到限制有很大关系。但近几年来,很多新建幼儿园和中心城区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园已采取增加隔断的方式实现男女分厕。而在香港,法律规定男女生应有独立厕所,小朋友入园后,会让他们知道,男生和女生是不一样的,不能随便让别人接触或看到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
[现状]
大部分幼儿园男女同厕
刘女士的女儿今年入读杨浦区某公办幼儿园,参观园内厕所时,刘女士看到的是一个大房间,既有男生小便池,又有女生小马桶,中间没有任何隔断。对此,刘女士有些失望,“我认为这容易让孩子缺乏保护意识,尤其对女孩子特别不好。”在跟几个妈妈同事聊天后,刘女士得知,其他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厕所也都是男女不分的。记者调查发现,男女同厕的现象在幼儿园中十分普遍。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也入读浦东一所公办幼儿园,在最近一次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上,她亲眼看到了小朋友的如厕场面,厕所是一个大统间,左边是男生小便池,右边是小马桶,中间没有任何隔断,“男生在大便,旁边马桶上坐的就是女生,穿、脱裤子,互相都能看到。”王女士表示,幼儿园的厕所间目测之下应该有将近10个平方米,各卫生设施之间的距离也很宽,“完全可以在中间做些隔断的,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做?”
[原因]
长期习惯+办园条件限制
资深幼教专家、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顺妹说,这与长期以来的习惯有关,过去忽视学前性教育,认为学前儿童没有性意识,对儿童性教育的关注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另一个原因是受到场地因素的制约。另外,多名幼儿园园长都提到,管理难度的加大也是男女厕所分开的一大困难。“幼儿园的孩子上厕所必须有老师看着,假如男女生厕所分开,势必造成老师照看的难度加大。”紫薇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爱莲说,出于安全考虑,现在幼儿园内基本都是一个班级一个厕所,一个班级二三十个孩子,只有两个老师照顾,一旦分了厕所,老师则可能无法兼顾。
[专家观点]
4岁前不宜分厕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认为,对4岁之前的儿童来说,对自身性别的认识是一个过程,而这种认识是通过与别人身体的比较来实现的。 “当然,这包括和自己的同性作比较,也包括和异性作比较。通过比较来确认自己属于哪一类。 ”在她看来,孩子从出生就开始了性别认知,在两岁到三岁的阶段,开始确认和理解自己的性别,因此她不主张4岁之前把男女孩的厕所完全分开。 “因为这个阶段不分厕所反倒是必要的,符合并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
至于4岁至5岁,孩子正处在建构隐私观念的阶段,这包括尊重他人隐私和保护自身隐私。 “针对5岁以后的孩子,幼儿园有条件的可以把男孩女孩的厕所分开来,并配以明确的性别标识,还可以来一节小课,讲一下身体隐私。 ”胡萍说,孩子充满好奇心,无意或者故意走错,老师或家长也不必大惊小怪。严格禁止常常会导致孩子挖空心思偷看,说清楚、讲明白了就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