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男孩在上学路上捡到3万元人民币,他待在原地等待失主认领,却被一个坏人冒领了巨款。小学生的事迹得到了学校的表扬,并登上了报纸。不久,真正的失主找上门索赔,小学生一家陷入无穷无尽的麻烦之中,还被失主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小学生的家长赔偿失主6000元。这个虚拟的故事引发了网上众怒。
热点新闻
拾金不昧却被判赔
本月1日,南方电视台《真实故事》栏目讲述了这个故事。故事的结局更让观众们怒火中烧:痛苦的小学生写下遗书,打开家中煤气阀门自杀。
小学生拾金不昧反要赔钱,在社会上激起热议。7日,该故事被记载于一条微博中,在网上流传开,引发了众网友的激烈讨论,并表示强烈愤慨。
然而,后经媒体记者查实,讲述该故事的栏目组称这期节目是情景剧,相关内容由人工创作,并非真实新闻事件。
而此前,石家庄电视台第三频道《情感密码》栏目曾播出一期名为《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片中的不孝子许峰激怒了观众,并随即遭到“人肉搜索”。最后,这期节目被证实为雇用临时演员表演,该栏目因此遭到舆论谴责。不过,用表演的方式演绎纪实类节目的做法被指为业内通行做法。
做好人要付出代价?
不少人提出质疑:一个善良的孩子拾金不昧却被判赔,大家在社会上还能做好人吗?这节目让大人孩子看了,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网友风之云感慨道:“捡到钱就要进行妥善保管啊,不然要赔偿20 %的损失的。所以还是别捡了。”“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在现实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想。”
有人认为:这“是在提醒众人好事做不得,想做个有道德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扶不起老人、不做拾金不昧,要真是捡了就不要还失主,看到走散的小孩千万不要帮忙,免得反咬一口你是人贩子。”“跟南京徐老太案、天津许云鹤案一样,发生这样的事情,证明传统美德越来越不被我们重视了。”
此外,还有人对电视台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在哗众取宠。“既然是电视剧就不该叫真实故事,混淆视听。”“既然叫《真实故事》,那就要真实,否则不是误导观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