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奶粉善后处理再次吸引了媒体的目光。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下文简称“乳协”)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首次回应了针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医疗赔偿基金的相关质疑。
中国乳协介绍,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迄今已有27万名患儿家长领取赔偿金。但乳协同时承认,目前还有极少部分患儿家长没有领取一次性赔偿金。对于赔偿是否遵照卫生部统一规定、具体账目如何以及基金运作等问题,乳协均未给出答案。乳协的“简单回复”,引发了大众和媒体界的持续质疑。
记者留意到,目前全国没有一个省份详细披露关于三聚氰胺奶粉赔偿金发放明细。6月14日,《法制周报》记者通过对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经济与信息委员会、中国人寿湖南省分公司等多家“问题奶粉”事件善后涉及单位的采访,独家披露三聚氰胺奶粉赔偿基金湖南发放明细。
湖南省经济与信息委员会医药食品处处长杨月华表示,赔偿金发放并非外界传言那么不严谨,也不存在截留的空间,任何发放的资料都有据可查。事实上,湖南经信委结石患儿赔偿金发放受到了国家工信部专项督察组的多次表扬。
湖南省卫生厅医政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一次性赔偿金发放的问题上,卫生部门欢迎遗漏患儿家属及时补报。
一名结石患儿妈妈的辛酸账
家住湖南娄底市娄星区的7岁儿童邓世杰是2008年那场三聚氰胺奶粉浩劫中的受害儿童之一。
“要不是我和他爸爸果断送医,孩子早就没命了。”时隔三年后,再次谈及儿子的痛苦遭遇,李轶娟依旧怒不可遏。
2008年9月27日,7岁多的邓世杰突然尿血,“杨梅色的红”,同时声称肚子不舒服。当时三鹿奶粉事件正被揭开盖子,李轶娟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遂带儿子到娄底市中心医院检查,被告知结石在0.4厘米以下,“回家多喝水就可以了”。
回家后,小孩继续排血尿,并很快出现呕吐现象。李轶娟再次找到娄底市中心医院,要求小孩住院治疗被拒。而后,她不得已将小孩急送长沙的湘雅二医院。
在孩子被湘雅二医院收治前,李轶娟应医院要求签下了“自费治疗”的协议。几个月后,李轶娟通过多个途径终于获悉了孩子的病情。娄底中心医院检验报告结果是“右肾中盏0.3×0.4cm大小的结石”。湘雅二医院检查报告单的结果是“右肾集合系统可见12mm分离液暗区(12mm结石),右侧输尿管上段,距肾门约13mm处可见10×7mm强回声光团伴声影(10×7mm结石压迫膀胱),为右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右肾集合系统轻度分离”。
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孩子病情得以稳定,而后病情反复,多次出现呕吐现象。“现在儿子已经10岁了,虽然不会再出现呕吐现象,但是检测结果显示他体内仍有结石无法排出。”李轶娟至今对儿子身体忧心忡忡。
近3年的治疗,李轶娟夫妻花费了6万多元的治疗费用,其中绝大部分是自费。2009年上半年,李轶娟接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通知,到娄底市经信委领取了2000元的一次性赔偿。其余治疗费用全部为李轶娟夫妻自筹,其中大部分来自亲友借款。
在听说有2亿元的医疗赔偿基金后,李轶娟多次到中国人寿娄底服务点咨询,均被告知自己儿子不在赔偿基金范围内,不能报销。至今,李轶娟将儿子的所有病例、住院开支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她渴望着“哪天能找人说下人情,报销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