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主题是“关注低视力患者,提高康复质量”。记者6日从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了解到,根据山东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省20650所中小学校,约1300万在校生中,小学生近视率为40%,初中生近视率为70%,高中生近视率为90%,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很多学生对自己视力不良不加任何干预的现状让眼科专家非常担忧。“最近我们刚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迫切需要规范、科学、系统的防治干预措施。”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主任毕宏生介绍,该中心抽取全省7584名在校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自己视力状况不了解的占到39.6%,部分了解的占到 56.2%,很了解的仅有4.2%。
也就是说,很多视力不良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状况,也未采取任何措施。毕宏生说,“不少孩子发现自己可能是近视或假性近视后,或听之任之,或买副眼镜—戴了之。同时,目前医院、眼镜店都很难为孩子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视力保健服务,很多孩子不该戴眼镜却戴了。事实上只要接受适当的保健服务,60%-70%孩子的视力可以完全恢复。”
毕宏生介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10—13岁是患近视眼的高峰期,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如果一个孩子上小学时才近视,实际上是孩子三四岁时,眼睛的屈光发育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走势,只不过家长没有发现,等发现后再矫治已经偏晚了。对孩子近视的关注,学龄前比学龄后更有意义,应该提前了解孩子在学龄前的基础屈光状况,进行视力、静态屈光、屈光生物要素、眼动参数等监测,及时发现其是否有近视倾向,对近视进行预警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