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都是上班族,家中老人又无法帮助养育,谁来带娃?近日,“浙江一公办幼儿园开设乳儿班”的话题引来不少关注。6个月大、8个月大、或者1岁大的小宝宝,成了这个班的学生。这样的“乳儿班”能从多大程度上缓解育儿压力?他们的托育质量又如何?
温州一公办幼儿园开设乳儿班
照片上的3位小朋友最大的一岁,在年龄划分上被称为乳儿。温州一公办幼儿园为3位一岁以下的小朋友,于全市首开“乳儿班”在本周引发关注,一个多月来,乳儿班已招收9位适龄宝宝。其实,这并非温州首创,深圳、厦门、成都等地也都有相应探索。
工作育儿难兼顾 托育服务需求大
李女士在河北老家生的老大,那时她无需工作,孩子养育又有父母帮衬。但生老二时,她身在职场,按照产假和节假日规定,陪伴孩子累计7个月后重返工作。这时,她与爱人都有工作缠身,双方父母又因各种原因无法帮助养育,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家附近的托育机构。
与老二分离是一种挑战,爱人尝试劝她,带娃事无巨细,与其24小时低效陪伴,不如送去托育机构换来高质量陪伴。
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
作为一家托育机构负责人,有一个十个月大的孩子的王杜鹃对新晋奶爸奶妈养育中的问题更能感同身受。事实上,这样的需求早就被予以关注。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加大对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力度,并首次提出“婴幼儿照护”的概念。
“共同育儿”呼吁专业托育机构和价格普惠
“共同育儿”需要托育机构的专业和价格普惠。王杜鹃的机构,虽然场地空间和装修由社区和街道提供,但人力资本等消耗大,3000—4000元每月的价格几乎覆盖了像李女士这样的职场人月收入。他们共同希望更多政策惠及托育事业,既要托育得好,又要托育得起。
普惠托育中心缓解家长后顾之忧
2023年,我国民办托育机构占全部托育机构的89.5%,一线城市的托育费达5500元一个月,与年轻家庭的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近日,回应“托育贵”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国家层面第一个托育服务价格政策文件,目的是通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在重庆市永川区妇幼保健院内,每天清晨,都会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的托育中心。这家托育中心是两年前正式投入运营的,依托妇幼保健院的儿童保健科,筹建了150个托位,在全市范围内招收6个月至3岁,需要托育的幼儿。
张开嘴、伸舌头,随着医生的指令,这些平均年龄在两岁左右的小朋友开启了入园晨检。
随着晨检的结束,孩子们便可以到食堂享用早餐。每周的食谱都会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进行调整。
近日,迎来了每三个月一次的生长发育监测活动。托育中心的小朋友们被引领至妇幼保健院特设的监测区域,接受身体生长状况测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携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广泛汲取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23年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托育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此意见发布前,早在2021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便对《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了修订,提出建立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并向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在资金支持方面,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近两年已成功争取到近5000万元的中央预算内资金,用于推动区县实施38个普惠托育项目。
而后争取财政支持360万元完成基础建设。2022年,在重庆市率先成立首家公办“医育结合”示范性托育中心,同时也是普惠托育中心。
针对普惠托育中心,2023年,重庆市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对乳儿班、托小班及托大班分别设定了每人每年900元、800元、700元的补助标准。截至2024年6月底,重庆市的托育机构数量激增至2327个,托位数也达到了12.66万个,这一数字相比3年前的3.03万增长了四倍以上。
为了进一步引领全国托育机构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期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这份文件作为国家层面的首个托育服务价格政策指导性文件,旨在通过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有效促进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的扩大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