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每一个爸妈都十分关注孩子的安全,但由于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稍不留神意外就会在瞬间发生,烫伤、中暑、触电、食物或药物中毒……与其发生时惊慌失措、错误处理导致二次伤害,甚至错失抢救孩子生命的第一时间,不如现在起掌握最常见的意外急救知识,为孩子的生命健康增加一份保障。
身体急症类
(一)发热
1.发热到38.5°C以上要服退热药,若有家族惊厥史38°C时就要服用;
2.退热药物:例如泰诺林、美林、退热栓,患流感和水痘不能使用阿司匹林退热;尽量不肌注或静脉用退热药;
3.物理降温:方法有脱去外衣、温水浴、退热贴、冰帽等。
(二)惊厥
1.拨打120急救电话;
2.让孩子立即平卧,头侧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
4.止痉:指压人中、合谷(也叫虎口);
5.控制体温:温湿敷、肛门给退热药;
6.及时就医。
(三)鼻子出血
1.安抚孩子情绪;
2.止血:头部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孩子鼻子硬骨和软骨的交界处(大约在鼻侧正中央),按压10分钟左右;
3.就医:去耳鼻喉科进一步治疗,及到内科除外血液疾病。
(四)药物、食物中毒
1.立即饮用大量清水,催吐,稀释毒素;
2.若孩子清醒,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促进呕吐,反复进行,直到吐出液变清无味为止;
3.就医:带上导致孩子中毒的药物或食物,送医院急救。
(五)中暑
1.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处平卧休息;
2.降温:松开或脱去衣服散热;分别在头、颈、腋下放置冰袋,用湿冷毛巾全身擦浴,或利用电风扇辅助降温;
3.补充适量水分:给予含盐冷开水。
轻微外伤类
(一)烧烫伤
1.冲洗:无破损伤可用流动清水淋洗,避免水流过急,或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切记不要用冰块冷敷。适用于面积不太大的烧伤,如四肢;
2.保护创面:出现皮肤破损,用干净纱布保护伤口;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氧化碳中毒者应移到通风口,必要时吸氧;
4.就医:烧伤面积较大立即送去医院。
5.不要随便在伤口处涂抹药水、酱油、香油等,以免妨碍创面引流和医生诊治。
(二)割伤
1.清洗:首先挤出少量血液清洗伤口,然后用酒精或生理盐水把伤口处理干净。;
2.止血:用干净的纱布紧紧裹住伤口1~2分钟;
3.包扎:如果伤口不深,涂上抗生素软膏,然后把伤口包扎起来;
4.就医:如果伤口较大较深,大量出血,需要一直用布按住伤口止血,并前往就医。
(三)擦伤
1.止血:洗净双手后,用消毒纱布紧按伤口5-15分钟;
2.清洗伤口: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3.上药:使用棉签蘸碘伏(或碘伏棉签)进行消毒处理,贴上透气的创可贴,若伤口有红肿,怀疑感染可在伤口处涂抹红霉素或莫匹罗星软膏;
4.就医:经按压无法止血、伤口较深或露出脂肪、肌肉,伤口处污物无法去除,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或出现红肿疼痛。
(四)踝扭伤
1.停止走动;
2.冰(冷)敷:减轻因扭伤导致的炎症肿胀并减轻疼痛;建议次数:前24h,1次/小时,1次20分钟;24-48小时,3-4次/天,1次20分钟;
3.弹性绷带包扎,减轻肿胀。
4.尽量抬高受伤部位,可减轻充血状态,缓解肿胀;
5.就医排除骨折:尤其当出现完全不能动、冰敷休息后疼痛无好转、受伤部位变为紫青色、麻木没有知觉或是有刺痛感。
(五)头碰伤
1.先观察:以下情形无大碍:保持清醒,反应正常;脸色正常;精神和意识正常;双侧手脚活动自如;从哭闹到恢复常态,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少数情况下,疼痛和哭闹可能导致孩子呕吐1-2次,之后慢慢消失;
2.冷敷:无大碍、流血等情况,对碰伤部位适当冷敷,不要按揉;
3.立即就医:持续头痛,不停地哭闹;呕吐次数多于2次,或伤后数小时依然呕吐,或出现喷射性呕吐;出现走路不稳、某一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视力下降、突发斜视、耳朵听不清、说话不清等情况;回答问题不准确、嗜睡、不易醒或者昏迷等。
愿每一个宝宝一生平安,即使发生意外,仍可依靠上述方法得到有效救治,最终能够安然无恙,健康成长!
本文审稿专家:李克华简介:原儿童医院急救中心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多年,尤其擅长儿童及新生儿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诊治。特别是对新生儿危重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过多篇有关危重症的临床研究、经验总结及论文,获两次国家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