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上初二的儿子是人见人夸,可是她心里却焦麻了。儿子成绩好,喜欢看书,好静,平时说话细声细气,走路也轻脚轻手。可能是小时候家长有些过度保护,儿子现在居然怕晒太阳,妈妈叫他周末去户外走走,他一看艳阳高照便打起退堂鼓。
当妈的气不打一处来
儿子怕皮肤被晒黑不愿爬山
李女士说,在自己的印象中,儿子从来没跟人打过架,很多调皮捣蛋的男孩的家长都羡慕我,但我宁可哪天儿子衣衫褴褛地回来说:“妈妈,我跟XX打了一架。这才像男孩子嘛。”
上初二的儿子个头有1米72,身高跟父亲不相上下,可身板单薄,做事情又很细致。李女士怎么看都觉得儿子太乖了,但缺乏男子气。
最让李女士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前段时间一家人驾车出去春游,那天下午春光明媚,温度有点高,太阳有点晒。到了景点,李女士叫儿子下车一同爬山,没想到儿子说:“太晒了,不想去。”“你又不是女孩子,担心被晒黑吗?”李女士用了激将法。可儿子仍然不进油盐,无所谓地说:“男孩子还不是不想晒黑。”
儿子从小到大在学习上都很自觉,没让李女士操多少心,可这段时间她却越来越担心儿子的状况。李女士不知道如何“改造”儿子,很希望学校能开设相关的课程。
开课帮他们重塑自我
阳刚外形+坚韧品格+社会责任
这学期,巴蜀中学每周二下午有一节专门针对男生的选修课,课名叫“俊朗少年养成教育课”。
执教老师邓履虹说,为了不让学生成为“奶油小生”,他们萌生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想法。目前这门课被评为重庆市首批精品选修课。这门课程分成三个板块:一是阳刚的外型,二是坚韧的品格,三是社会责任。这学期,高一有40个男生选修,初一有20个男生选修,总课时为19节。据了解,第一节课就是塑造男孩的阳光外形,从站、坐、行的姿态及神情等方面加以训练,达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让男孩子变得阳光帅气,身姿挺拔,气质超群。
邓老师还带男孩们进健身房,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训练臂力、胸肌和腹肌。
在巴蜀中学的操场上,每周二下午,你可能会偶遇一群穿短裤、戴拳套的男孩在怒吼、踢腿,散打项目也是课程的一部分。“男子汉的气质是一步步锤炼而成的。”邓老师说,“俊朗少年养成教育课”是一门综合课,课程选了一系列能展现男子汉气质特性的运动能力训练,比如中国武术、散打、击剑、攀岩、暴走。“我们要培养能文能武的男子汉。”邓老师说,除了“武”,还有“文”的课程,比如演讲训练、兵法36计、理财教育等。
学校统一安排周二下午四点上课,不过,邓老师在周末也会组织男孩子们“上课”,大家都很积极,有男孩甚至放弃补习文化课,跟邓老师练男子汉气质。
家长问卷调查发人深省
男子汉少了,女汉子越来越多
近日,记者对6岁、10岁、12岁、14岁男孩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爱哭的小男孩并不少见。不少妈妈有这样的感觉:“身边的男孩越来越娇气,女孩却更像女汉子。”
有小学老师感慨,学校午饭时间,女孩大口大口,不到10分钟就消灭完餐盒里的饭菜。可有些男孩却拿着勺子,几粒米、几粒米地往嘴里送,饭菜在嘴巴里细嚼慢咽几分钟不见吞咽。
有妈妈说,现在的男孩子说话细声细气,女孩子却声如洪钟;男孩子走路软绵绵,女孩子却像“风一样”;男孩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女孩子做事情麻利得多……
还有人总结说,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男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拼不过女孩子,可能跟一些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性子太软,容易放弃,不能吃苦不无关系。
有爸爸说,“男子汉课”应是一堂社会课,但培养男子汉,爸爸应当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