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早产儿,人们不禁想到隔离室保温箱里那些弱不禁风的小生命。在我国,每年出生的早产儿约为117万,占全部新生儿的10%左右,为全球早产儿数量第二多的国家。
近日,针对早产儿的一系列问题,北京电视台特意采访了北京和美妇儿医院儿科陈玉琴主任和李克华主任。
什么是早产儿?
胎龄在满28周至不足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由于早产儿诸多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弱,特别是一些出生体重极低的小早产儿,存在很大的发育风险。
什么原因导致早产?
早产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社会因素、孕妇因素和胎儿因素等。
社会因素:
主要是母体的生活习惯性,比如说怀孕期间有吸烟、吸毒、酗酒等习惯,还有就是年龄偏小的<18周岁,或者是>40周岁的高龄孕产妇。
母体因素
一、有过流产史、早产史;
二、患有原发性疾病,比如心脏病、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牙周疾病等,尤其是牙周疾病等,特别容易诱发早产;
三、怀孕期间的并发症,比如妊高症、先兆子痫、妊娠期贫血、营养不良、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等因素,比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膜早破以及宫内绒毛膜羊膜炎等,都是引起早产的原因;
四、先天性子宫异常、子宫畸形,比如双子宫、多角子宫、子宫里有纵膈、子宫口机能发育不全等,都会导致早产的发生。
胎儿因素
一、先天性的染色体疾病,比如18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遗传代谢性疾病,像这些孩子很难健康的发展到足月;
二、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宫内发育迟缓、宫内窘迫、宫内感染以及脐带的因素,比如期脐带过短、脐带绕颈、打了死结,这些都是导致早产的因素。
早产儿有哪些生理特征?
早产儿的各个脏器功能发育都不完善,越小的孩子发育越差,直接影响生后的生活能力。
最常见的是呼吸功能差别比较大,早产儿不能自主呼吸,出生前靠母亲的脐带血提供氧气,出生后,其肺及心血管发育都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导致呼吸困难。另外早产儿胸壁比较薄,呼吸功能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有的严重的早产儿要进行控制性的呼吸,因此,呼吸监测很重要,如果是发展成为呼吸暂停或者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就会造成孩子缺氧,将来会引发脑损害以及其他严重的后果。
其次就是消化系统,孩子在胎儿期也是靠脐带血供给营养,而出生后,早产儿完全靠自己的胃肠道是不可能的,有的可能需要胃管营养,有些极其小的体重儿或者超低体重儿可能需要静脉营养,因为在胎儿期都是静脉营养,这种也需要逐渐过渡,因此,宝宝出生以后很多地方都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的支持、监护,所以早产儿专门有监护室、保温箱、有控制呼吸的呼吸机,还要做一些导管和静脉营养,胃管、胃管点滴或者胃管营养,这样使其尽快适应生后的环境,又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再次就是皮肤问题,皮肤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也不容易保持体温,这时就需要用监护仪给新生儿监测体温,用暖箱给其创造一个母体体内环境和体外环境的过渡条件,逐渐让早产儿成熟。
对孩子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
最主要的是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发育不好,容易造成脑白质的软化、致残或者是脑瘫,这些是早产儿发育不良的最严重结果。
其次,早产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发育,医生会在早产儿管理上做一个很精细的指导。
如何预防早产儿的产生?
一、定期做产检,以便医生尽快发现早产的一些迹象,根据这些迹象,进行及时处理,预防早产;
二、在生活习惯上,孕妇要注意休息及营养均衡,吸烟、酗酒要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