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讯)11月9日,广州首届全国中西合璧国际化学校教学论坛在中大黄埔(白云)小学举行,北京王府学校、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北京汇佳国际学校、郑州建业小哈佛双语学校、天津英华国际学校等一众老牌知名国际学校齐聚广州,共话中西合璧国际教育新趋势。
(图为广州首届全国中西合璧国际化学校教学论坛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知识无边界,世界就是我们的课堂
9日上午,记者随交流团一行早早来到了中黄国际(白云)小学UOI超学科课堂,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教室里并没有孩子们嘈杂的吵闹声,反而十分静谧,扑鼻而来的是阵阵茶香。
“叔叔,请用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恭敬地捧着一杯清茶迎面向记者走来,谦逊有礼,原来记者正好赶上了该校二年级4班学生的茶艺时间,记者接过茶杯,开始品尝这特殊的礼遇,而其他孩子们则安静的坐在茶座四周,认真学习中国茶文化,在清雅的茶香里,开启了他们的探究之旅……
(图为UOI探究课开始之前,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中国茶文化)
“世界如何运作?”是此次孩子们UOI探究课的主题,记者了解到,孩子们选择了“建筑”这个概念作为驱动点,来进行合作探究。
“我发现岭南建筑的灵魂是在它的屋檐上!”
“宝墨园的园林让我看到了古人对水的认知”
“我们家房子的布局还受到岭南古建筑的影响”……
如果不是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庞,记者还以为自己来到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学术研讨现场,孩子们分组走上讲坛轮流发表自己对岭南建筑文化的见解,还亲手制作了自己所理解的岭南建筑小模型,从孩子们的模型中,一座微缩版的岭南文化园林仿佛出现在大家眼前,令前来观摩交流的老师们不时伸出大拇指赞叹不已。
该探究课老师告诉记者:“与传统填鸭式教育不同,IB(国际文凭组织IBO)是一门强调探究精神的课程,学生必须用天生的好奇心去学习,让求知不仅发生在教室里,而且发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和外部世界相连接,不仅在校园,还在校园外思考和探寻世界。”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UOI探究课程的前一天,孩子们就已对广州的宝墨园进行了一次实地探究,对建筑材质、园林布局以及岭南文化等有了一次全方位的亲密接触,而课堂只不过是他们对此次探究结果的一次总结和反思而已。
“探究+考试”双赢模式,家门口的优质国际教育
而像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法,还被用在了数学、英语和艺术课的教学课堂上,记者观察到,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虽然学生学习的内容只是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用上了IB探究的理念。
老师化身“埃及法老”,孩子们则成了“预言家”、“探险家”和“考古学家”,通过重重数字游戏的考验,最终揭开了神秘的金字塔之谜,并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搭建起了自己的金字塔。
(图为数学探究课上“埃及法老”正在为孩子们设置数字关卡)
“原来数学课还可以上的这么精彩!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我这样的大人都不愿意下课了!”一位来自北京汇佳学校的老师感慨道,“但我最佩服的还是你们学校的考试成绩!学生花了这么多时间做探究实践,考试成绩还比白云区那些专门抓考试成绩的名校高出一大截,实在不可思议!一定有什么不传之秘吧?”
对此,该校校长李赋解释道:“其实我们从不强调考生的考试成绩,也极力避免家长们对比孩子成绩,在我们看来考69分的孩子和考96分的孩子同样优秀,也许这位69分的学生就是个艺术天才呢?”
在李赋校长看来,在探究式教学下,孩子们成绩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其实学的不是比别人少了,而是更多,就比如大家今天看到的数学课,传统学校就是教孩子们练习几道数学题,这种教学是单一的、割裂的,孩子只是被动去学单纯的数学知识,一下课就忘了,但IB探究教学法不同,它要求孩子们自己动手去打通难关,自己建造金字塔,通过探究和合作将知识内化,最终形成的是永久性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善于主动学习,从量到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且金字塔、埃及法老涉及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有历史、地理知识等,这种知识的全面性是传统学校一堂数学课没法比的,这其实也就是‘中西合璧’教育理念的巨大威力。”
择校藏玄机,课程内容是王道
而对于“中西合璧”到底该怎么做的问题,在9日下午的分享会上,中黄国际教育集团总校长崔建社做了全面分享,崔建社指出:目前,在国际教育领域,存在三类“李鬼”模式,不明就里的家长朋友,很容易被这些学校的外表所惑,在择校时吃亏上当。
一类是原封不动的引进“洋课程”,照搬到自己的学校,把国际教育等同于西方教育;另一类是把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做一番整理包装,取几个好听的名头,或请来几个外教上上英语课或部分课程,看上去是既换靴又换帽,实则换汤不换药;第三类则是简单粗暴地在“洋课程”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两者间做“加法”,把课程理念、模式都不同的“两张皮”,生拉硬拽,一“粘”了之,管你学生们会不会增加负担,精神世界会不会撕裂,反正赶了个时髦,招生、收费就都有国际教育的新噱头啦。
崔建社强调:“我们讲中西合璧,最难的就在一个合字上!”
(图为崔校长为各位老师分享“中西合璧”教学理念)
据悉,为了做好“合”的文章,中黄国际教育每年都要在课程内容上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今年7月份,来自中黄旗下6所学校的近30多名年轻骨干教师和市教育局的特邀教研专家以及IB教育专家,潜心闭关玄阳山整整一周,把整个义务教育的教材搬过去,把IB文件搬过去,整合国际课程与国家课程,秘制并刷新‘中黄造’课程体系,做到真正的中西合璧。我们这种高强度,高压的工作,最终换来的是中黄人自己对课程的自信”,崔建社说道。
在UOI探究课的课堂上,记者无意中发现,有交流人员十分认真地,用手机一页一页拍摄了该课程老师随意摆放在教师办公桌上的教案,这些老师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成了交流团口中的“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