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5天扎帐篷、深夜排队“喂蚊子”、园长被逼关手机……哈尔滨一组家长扎帐篷排队等待入园的图片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专家指出,学前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刚性需求”,“入园难”亟须通过综合手段来缓解。
“只能扩大班级规模了”
其实提前多日排队入园的现象也在多地上演。记者了解到,一所公立幼儿园原定于7月1日开始招生,但6月30日凌晨开始便有20多位家长在门口排队,为的是“尽早给孩子报上名”。
该幼儿园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家长一般会在凌晨四五点钟开始排队,等到七点钟左右,再由另一位家长把孩子送过来。“但今年家长来得比去年更早了,整整喂了一宿蚊子。”
据了解,该幼儿园今年计划招生240人,在目前报名的孩子中,符合条件的已有278人。被问及该如何应对时,幼儿园工作人员表示“只能扩大班级规模了”。 而在这所按照标准容量不得超过720人的幼儿园,实际在园幼儿数已经超800人。
城里“挤破头”,农村“没人留”
“入园难”并不是大城市的“专利”。黑龙江省密山市是一个县级市,密山市实验幼儿园是当地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其入园指标也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该园园长武翠说,幼儿园现有500多名孩子,已处于超额状态。
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乡中心幼儿园是当地一所农村幼儿园。记者在园里看到,三层的教学楼精致漂亮。但园长孙秀芳告诉记者,这么大个教学楼,却只用了两层。“幼儿园的设计承载幼儿能力是300名,但目前只有80多个孩子。这还是农忙时的数字,农闲时在校人数更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幼儿园生源越来越少,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县城的幼儿园去上学,县城好一点的幼儿园人满为患。
另外,一些高端私立幼儿园,以小班容量、国际班、“蒙氏班”等特色教育为优势,入园费用相对较高,较少出现“入园难”情况。
优质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吴帆认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相关优质资源也显得越来越紧缺。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入园难”折射出了当前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仍然不足的现状。“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要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这就需要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基础公共教育,相关部门需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