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碌应酬多,职场父母云养小孩
你可以做到每周至少一天陪孩子在饭桌上吃早饭吗?你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吗?你曾缺席过学校的亲子活动吗?有位妈妈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上班族一年中可以全身心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不到54天,只占全年的14.6%。“云养小孩”成了当下双职工爸妈圈流行的一种育儿方式,他们选择用自己最熟悉和常用的工具——手机来遥控老人,保姆带小孩。孩子好似存在云端,一切状态以图文、视频的形式停留在家庭微信群里。
曾在网络上热传的漫画《爸爸妈妈说我是他们最最可爱的宝宝,可他们还有一个宝贝》真实描画了“云养小孩”背后的“手机控”父母。即使到了周末,去公园的路上爸爸还在一直不停地看手机,打电话;临睡前,妈妈拿着iPad说宝宝妈妈忙明天再给你读故事书好吗。豆豆怯生生地扯着爸爸的衣角说:“爸爸,看一眼我画的大公鸡好不好,就一眼?”安静懂事的妞妞在妈妈专注朋友圈的时候突然哭闹起来,甚至假装咳嗽呕吐吸引注意…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历历在目。
“失陪”儿童城市现,情感陪伴显珍贵
在城市,由于“云养小孩”等种种低投入的育儿行为,经历“情感失陪”的孩子数不胜数。虽然家中不乏各种进口零食、品牌衣物和游戏设备,父母总是觉得跟孩子缺乏亲密感,孩子甚至特别依赖爷爷奶奶,不愿回家。长期失陪的儿童易出现性格孤僻、缺乏信任、难以沟通、暴躁易怒等症状。我们都曾在社会新闻中看到顽劣儿童对父母暴力相向的报道,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部分可能是长时间的“失陪”导致孩子对父母没有潜意识的认同,当受到批评时,自然会产生反抗的情况,甚时会出现激烈肢体冲突。
孩子的成长需要物质基础,精神和情感上的呵护是否更为关键呢,英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为刚出生的小猕猴准备了两只代理母猴:一只由铁丝缠绕而成,胸前挂着奶瓶,另一只布做的母猴,乳房里吸不到奶。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猕猴对与母猴间肢体接触的需要凌驾于吃奶的生理需求之上——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
哈洛的实验凸显出亲子互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慈爱的眼神、殷切地教导,温暖的怀抱,是亲情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孩子能从与父母正向的情感交流中获得安全感并形成信任、依恋、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
育儿时间不求多,科学育儿讲求“精”
英国著名儿童教育家Sally Ward不止一次提到过,育儿的效果和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爸妈不需要因为工作忙而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身边感到特别不安。然而,在允许全情陪伴孩子的情况下,一边对付工作或社交一边育儿,对父母和孩子双方来说都是对生命的浪费。科学的做法是,给予宝宝固定且高质量的陪伴时间,集中火力,完全投入地去陪伴孩子。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为每周21.2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至少要有三小时完完全全属于孩子。这就考验了父母分配育儿时间的能力,专家指出,一天中有这几个重要育儿时段。
1.早晨:为孩子做一顿满含爱心的早餐,温柔唤醒孩子幸福的一天;
2.晚饭时或饭后:请孩子说一说一天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饭后全家一起做做游戏,甚至只是和孩子一起看看动画片,都能带给孩子幸福和安全感。
3.临睡前:和孩子度过一段温馨的“睡前时光”,讲讲睡前故事,掖掖被角,给孩子一个轻柔的吻,让孩子感受爸爸妈妈细致入微的疼爱。
天猫417陪伴日,关注孩子成长每一步
科学而集中的高质量育儿时间不仅能够解放职场父母,更能让孩子对亲情和陪伴有切实的期待。云养小孩的手机控父母也应适当地将育儿重心从“云端”降落到现实,放下手机,保证孩子吃饱穿暖之外,更应悉心了解孩子情感上的诉求,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孩子吵着要买一双新鞋,比起满足爱美之心,也许她只想借穿新鞋的机会,拥有更多与你一起蹦蹦跳跳的时间;孩子对一款汽车模型爱不释手,比起调皮贪玩,也许他只想重温一家人开车兜风的温馨回忆。
4月17日,天猫联合12家童鞋品牌,推出“陪伴日”活动,呼吁每一位家长在工作社交和育儿间划下清晰的分割线,手机不应成为造成孩子感情失陪的替罪羊。鼓励孩子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巴布豆;推崇个性、自信与魅力的富罗迷;为活泼俏皮代言的米菲……12家知名童鞋品牌也希望借此机会提醒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充分了解父母在孩子性格塑造方面的影响力。小小的人儿总是在不经意间长大,全身心的投入与爱才是陪伴背后的真正内涵。成长不易,大手牵小手,大脚印伴着小脚印,天猫希望您和孩子共同体会到达每一个成长里程碑的无限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