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可以给宝宝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但对于那些不能获得母乳喂养的宝宝,婴儿配方奶粉成了他们唯一的营养素来源,这种按科学原理,尽可能地模拟人奶组成而调制的奶粉,其包装上都有一个详细的营养成分表,但是对于很多新晋宝妈来说,各种专业的营养元素名词,以及各种复杂的数字和单位,对她们来说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
我国国家标准GB10765《婴儿配方食品》中,对能量和所有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对于奶粉营养成分表不理解,可以先从相对简单的奶粉配料表开始。

配料分类看营养
营养表中的各种营养素均来自于配料表中各种原材料,从能量角度看,蛋白质应提供总能量的7%~16%,脂肪提供30%~45%;其余的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根据各种原料主要含有的营养素,我们可以大致分为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其中蛋白质是奶粉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而脂质类营养素作为人体所需的基础营养素之一,由奶粉配料表中的植物油提供;除了主要的5大营养素外,不少婴儿奶粉会添加一些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的特别成分,如DHA、AA、益生菌等。
配料顺序看含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配料表中各种配料应按照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照递减顺序排列”,
因此,奶粉配料表中的原料排列排序并非随机,其背后隐藏着另一个信息:原料的添加量。
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事实上,并非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不少婴幼儿奶粉中也含有安全添加量的添加剂,常见的有改善口味的调味剂,例如香兰素、香草香料、柠檬酸盐、香荚兰豆浸膏等,另外还有乳化剂及抗氧化剂,包括单甘油硬脂酸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磷脂等,适量的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口味,起乳化作用,提高产品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