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之所以被婆婆、妈妈们奉为金科玉律,无外乎是因为人们对“月子病”的江湖传言忌惮三分。怕冷、怕风,视力下降,偏头疼,关节疼痛,腰酸腿疼,甚至精神恍惚、患上忧郁症,这些都是“月子病”的后遗症。“月子病”犹如悬在产妇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不敢以身试险,照做又苦不堪言。近日,亲身经历过“坐月子”的记者,又采访了不少巴彦浩特的婆婆、妈妈,汇总了“七嘴八舌”的言论,再找专家“核对”,最终让“真相”与大家见面。
月子禁忌多愁煞新妈妈
人们都说“喜得贵子”,可是刚生完宝宝的柴女士却一脸的苦恼,她告诉记者:“刚生完宝宝总算是一身轻了,谁知婆婆和妈妈还要给我添加各种规则,比如吹风肩会疼、吃盐会尿频、刷牙牙齿会松动等等,总之干什么都会得月子病!”
与柴女士有着相同烦恼的新妈妈不在少数,大家纷纷感慨:“按老一辈的方式坐月子比生孩子还痛苦,哪里是坐月子,简直是坐牢!”那么老人们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到底该不该听?为给这些新妈妈答疑解惑,记者展开了调查。
记者来调查妈妈看法多
说起月子病,当了妈妈的最有发言权,大家争议满满、看法不一,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妈妈们的观点基本可分为以下两派:
1.如临大敌派
72岁的李艳琳告诉记者:“生孩子是女人一辈子的大事儿,相当于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生完孩子这月子要是坐不好,落下病可就麻烦啦!我的胳膊就是因为月子里干了家务,从三十几岁一直疼到了现在!现在的孩子们坐月子不讲究,到时候有的是罪受!”
56岁的王秀兰也是这样的看法:“我生孩子那会儿,家里忙,下床早了,现在多走几步路脚后跟就疼!年轻媳妇坐月子一定要注意!”
李女士的孩子已经三岁了,她对记者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当年就是因为不听老人的话,贪凉导致受了风,落下了肩颈疼痛的毛病。”
2.嗤之以鼻派:
对坐月子的习惯嗤之以鼻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82岁的陶图雅。她告诉记者;“我生了六个孩子,那时候在牧区,哪有条件坐月子?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又要照顾孩子又要伺候牲口,我现在不也好好活了八十多岁,人吃五谷杂粮就要生病,不要一生病就觉得是月子没坐好。”
为了解更多人的看法,记者来到了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在妇产科门口,有许多等待产检的准妈妈,在聊起如何坐月子时,大家都看法不一。大部分准妈妈表示:“该洗头就洗头,该吃什么就吃什么,我的月子我做主。”也有一些准妈妈则准备听家里老人的,认认真真按旧俗休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医生答疑解惑:坐月子要科学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萍表示,其实,坐月子是老百姓的民间俗语,医学上称为产褥期保健,指的不是一个月,而是产后42天的保健。
过去女性坐月子,由于生活和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加上人们科学知识相对匮乏,所以才会在民间形成很多月子禁忌,但是传统的坐月子习俗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产后不能着风、要注意保暖等。不过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大家对产褥期保健有了新的认识。
传言一:月子期间不能吃盐,老百姓称吃盐后会患“产后寒”。
张萍说,这个做法是不对的,产妇产后出汗多,完全不吃盐,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并影响产妇食欲,所以补充盐是必要的。医院曾收治过一名产妇,因月子期间家人不让她吃一点盐,后来出现身体虚脱,经医生积极治疗后方才恢复。
传言二:产妇身体虚弱,所以在月子期间不能下床活动。
张萍说,该禁忌是不科学的,产妇产后若长期卧床会导致宫腔积血,影响子宫收缩,同时长期卧床会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所以产妇月子期间应当适当下床活动。一般来说,顺产的产妇,分娩之后观察两小时便可以下床。而剖腹产的产妇,分娩后第二天取了尿管后就可以下床。
传言三:坐月子期间,不能刷牙和吃水果,否则会导致牙齿松动和发酸。
张萍说,由于产妇进餐次数多,更应注意口腔健康,所以要坚持早、晚刷牙,避免出现口腔问题。另外,适量吃水果也可保证产妇对维生素的摄取,防止便秘。
传言四:产妇在月子期间不能洗澡、洗头,否则以后会身体酸痛、头痛。
张萍说,产后多少天洗澡没有规范性的答案,顺产和剖腹产的产妇,可根据自己伤口的恢复情况而定。对于伤口恢复比较慢的产妇,可先进行擦澡,伤口痊愈后再淋浴,但一定要做好各种保暖措施,避免受凉。
传言五:产妇在夏天也要捂得严严实实,不能开空调和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