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梳理发现,截至2016年8月,全国已有湖南、深圳、上海、浙江、江苏出台了地方塑胶跑道“标准”。其中除湖南外,其他4地均新增了部分化学物质的检测;湖南则是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物理性能方面的检测。
去年以来“毒跑道”事件频发,原有国标是否符合需求成为关注焦点。截至目前,国内塑胶跑道送检时,使用的依然是GB/T14833-201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中制定的标准,其中的检验检测项目有苯、甲苯和二甲苯总和、重金属(包括可溶性铅、可溶性镉、可溶性镉、可溶性汞),以及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将协调国家有关专业部门和标准研制部门完善相应的标准,加快修订过程;同时协调有关监管部门,加大对塑胶跑道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多方联动、各司其职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而在已制定地方标准的省份中,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除了湖南,其他4个地方的新标准中,均出现了多环芳烃、短链氯化石蜡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其中,上海和深圳的标准较为严格,上海的地方标准甚至被评为“史上最严”有害物质限量行业标准。
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长河集团董事长赵文海曾参与深圳“地标”的制定之中,他介绍,深圳的标准中,在延续对成品检测的同时,增加了对原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要从源头进行管控”。
赵文海说,深圳的检测项目在国标基础上,增加了MOCA、多环芳烃、游离甲苯氰酸酯、短链氯化石蜡等物质的检测内容,均为已证实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可起到增塑和阻燃作用的短链氯化石蜡,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多环芳烃则是致癌物。
赵文海以“毒牛奶”事件作比,“当年毒牛奶里的三聚氰胺,约等于毒操场事件中的短链氯化石蜡等物质”,赵文海认为,毒操场的根源之一在于,厂商为降低成本违规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新标准中,需要增加相关检测。
深圳还提出了要现场闻味检测、户外常温检测和使用特殊设备进行高温检测的要求,“分得比较细”,赵文海说。
江苏、浙江同样增加了有机物项目的检测。不过与上海、深圳相比,在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值方面,江浙的新标显得较为“温和”。
江苏省体育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副会长沈祖建介绍,其实目前实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很严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进步,会考虑加入新的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