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6日,上海—— 若希望在户外安然无忧地享受夏日时光,就必须对痛痒难忍的蚊虫叮咬进行有效防护。
不过,商店与药房中种类繁多的驱虫剂让消费者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些外用制剂被喷洒于皮肤来驱虫。但是,与杀虫剂不同,它们并不杀灭昆虫。“避免叮咬依旧是抑制疾病传播的最佳方式。”活性成分埃卡瑞丁(icaridin)制造商Saltigo有限公司的化学专家Reinhard Langer博士表示。
在全球许多地区,疟疾、黄热病与西尼罗河病毒等危险疾病均通过蚊子、苍蝇与其他昆虫传播。而在即将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巴西与其他国家,另一种病原体正引发新的担忧:肆虐的寨卡病毒迫使巴西当局于2015年末宣布全国进入健康紧急状态。这种病毒可导致小儿先天畸形。在德国,防蚊虫,尤其是蜱虫十分重要,因为这些昆虫会传播包柔螺旋体病(莱姆病)与初夏脑膜炎等疾病。驱虫剂既能抵御蚊子与蜱虫,也能驱赶虻虫、白蛉、地螨、蚊蚋与蠓虫。
埃卡瑞丁使蚊虫的气味接收器失灵,导致它们无法将人体辨识为吸血目标,从而发挥驱虫效果,使蚊虫敬而远之。“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这一活性成分对人体无害。”Langer解释道。这也是埃卡瑞丁除了良好的皮肤抗性之外所拥有的另一大优势,使得基于此活性成分所开发的配方也可用于孕妇与儿童。
方框内容:
根据德国消费者周刊《Stiftung Warentest》(2014年6月号)调查,相较其他活性成分,埃卡瑞丁凭借更加优越的皮肤抗性赢得了欧洲消费者的青睐。埃卡瑞丁浓度为20%的配方可提供长达八小时的防蚊保护,以及四小时的防蜱保护。该活性成分可为外出度假的家庭、运动员与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提供保护。埃卡瑞丁无异味,不含致敏原,也不会粘黏皮肤,可用于驱虫剂以及防晒霜配方。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旅行者通过以下方式保护自己免遭致病昆虫的伤害:
• 使用含有活性成分埃卡瑞丁的驱蚊剂
• 用浅色服装遮盖身体
• 夜间使用蚊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