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教育部门办幼儿园招生电脑派位结果出炉,共有33709名幼儿报名参加摇号。今年电脑派位招生总计划为7074人,再加上之前小区配套性质幼儿园已优先录取的,全市总的录取比例为2.91:1,与去年基本持平。竞争最激烈的幼儿园录取比例达到118.92:1。在派位现场,不少未中签的幼儿家长显得很是失落。其中有位家长脸色煞白,有些瘫软地走下台,一直摇着头,显得很失望和痛苦。
中签的兴高采烈,未中签的失望和痛苦,这种明显的情绪反差,反映出某些深层次问题。
广州市对民办幼儿园的资助力度,可谓不小。2012年市财政专项资助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亿元,2013年同样是1亿元,2014年提高到1.5亿元,去年则达到2亿元。此外,今年开始,广州市《幼儿园生均定额补助实施办法》实施,对普惠性民办园每人每学年补助生均公用经费300元、生均设备费700元,补助有效期三年,力争逐年提高。同时要求,接受财政拨款的普惠性民办园应提高教师待遇。
然而,持续多年的大力度财政资助和补助,并没有改变幼儿家长对教育部门办园的追捧,没能根本改变家长对普惠性民办园的“偏见”,这不得不发人深省。从目前的情况看,光靠大力度的财政补助,还远远不够。
广州学前教育师资匮乏是一个持续性问题,2014年曾有学前教育专家估算,幼师缺口至少在16000多人。去年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越秀、天河、花都三个区的幼儿园教师开展监测信息采集,在近7000名采样的幼儿园教师中,有32%是无证上岗,其中民办幼儿园的比例高达42.3%。有学前教育专家指出,广州“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都是因陋就简,处于低收费、低收益、低质量的运营”。
由此,就不难理解幼儿家长们的纠结心理了,一些民办园因陋就简、教师无证上岗,把孩子送进去当然难以完全放心。更加之,近年来各地不断曝出民办园的暴力伤害、虐待儿童事件,注定要让家长们多一份焦虑。归根结底,家长们热衷公办园而尽可能避开民办园,是两种性质的幼儿园办学资源的差异使然,而这种差异,在政府持续大力资助的前提下,某种程度上已不单是钱的问题了。
从发达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经验看,财政通过加大对民办园的资助力度,来购买服务保障幼儿公平的学前教育,是一种趋势。所以,财政补贴是好事,但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立法来规范普惠性民办园的管理和师资。只有让普惠性民办园的管理安全到位、师资的业务水准和道德水准达标,才能消除家长们的种种担忧,也才能让财政扶持政策发挥更充分的均衡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