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焦点访谈》在《“安全神器”藏隐患》调查报道中指出,一些儿童智能手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黑客通过简单的几步便可轻易窃取家长、孩子的信息,比如获取孩子地理位置、断开家长手机与孩子手表的联系等等。节目一经播出,电子产品的用户信息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尤其对于已经购买了各式各样儿童智能手表的家长而言,更是增加了一份担忧。
正如节目中所提到:“目前国家对于儿童安全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这类产品在信息安全的质量层次不齐”。监管的空缺和市场自律的缺席致使本该为家庭带来更多安全保障的产品反而成为家庭安全的隐患。
自2015年儿童智能硬件领域渐热以来,市面上很快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儿童智能产品。儿童智能手表以定位、通话等功能快速获得家长的关注。面对这一新兴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进来,但在狂热的追捧之下,隐藏在产品背后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多了,但也增加了“选对”的难度。
智能产品安全性的关键条件之一是通信协议的安全。大部分的儿童手表之所以存在安全问题,正是因为没有自主研发的私有通信协议。而通信协议的自主研发则需要更强研发实力的投入,这在目前的儿童智能手表厂商中,可谓屈指可数。针对该报道中提到的儿童智能手表存在的漏洞,专家以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KIDO儿童智能手表为例为我们进行的解释。
KIDO手表的设计、结构、APP客户端均是自主研发,所有的数据传输采用了双重加密技术保护用户隐私。当家长登录登录APP时,都由加密服务器随机产生的加密令牌【Token】保护APP后续操作的隐私信息;除此之外,再通过第二层的多重算法加密信息,将显性信息转化成其他人看不懂的未知乱码信息。即使黑客破解了第一层防护,他们看到的也是一串乱码,无法窃取到用户的隐私。在这样的双重密令保护下,用户隐私泄露可能性为0。
据了解,KIDO儿童智能手表的研发成员来自于世界500强的硬件公司,有着多年行业经验和深厚的研发实力,从硬件到软件都由该团队自主研发和生产。“ KIDO用研发实力和加密方案说话,我们的研发团队都是一群有孩子的父母,我们研发生产的产品和软件要对自己的孩子和所有消费者负责,安全是儿童手表的基础”KIDO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