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与北京市脐带血库联合举办的“脐带血采集及应用新进展培训”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式开启。全市共有近50家医院400多人参加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全国著名学术专家授课,主要内容为脐带血移植及临床研究进展、脐带血采集法律法规、脐带血采集标准及采集质量等,旨在通过系统的授课、案例介绍等形式,促使学员进一步了解脐带血采集的意义,推动中国脐带血采集质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脐带血采集新进展培训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在医学领域和社会范围内均受到良好的反响,同时各大医院的新生儿脐带血采集量也明显提高。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80多种疾病,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特别是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生物资源。
会上,北京市脐血库采集培训部主任付卫华对脐带血的采集质量与相关法规做了详细介绍。一份合格的脐血能成功用于临床,离不开一线采集人员认真严谨的采集工作。脐带血临床应用除了对有核细胞数有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临床血液使用的标准与规定:不能有细菌、霉菌、及相关病毒的污染。脐带血的采集质量直接影响脐带血是否能入库,是否能用于临床拯救生命。因此,每一份脐血的使用,每一份生命的救助,脐血采集医护人员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性和有效性,卫生部也针对脐带血的采集及质量管理方面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在广大医护人员的严格遵守下,大家共同为救助生命贡献力量。
在脐带血的临床应用方面,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血液和肿瘤科主任罗荣牡讲道:脐带血是继骨髓、外周血后的第三种造血干细胞的来源,脐带血移植比骨髓移植更具优势,已成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目前国内外已有临床试验证明脐带血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新生儿疾病,例如:改善早产儿免疫低下、贫血、新生婴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等。
除受人们关注的血液系统疾病的应用外,脐带血还可用在免疫系统、遗传代谢性及先天性疾病、肝硬化、脑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北京市脐血库是我国第一家脐带血库,1996年成立。据了解,中国7家脐血库自体脐血储存量约为70万,公共库超过10万份脐血。中国脐带血应用发展也十分迅速,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脐血应用例数超过4200例 。北京市脐带血采集医院目前遍及北京市诠释近120家医院,其采集的脐血面对国内外进行配型查询,共接受配型查询5000余例,查询4个位点以上(含4个位点)配型相合率达到99%,其中6个位点相合率达18%,5个位点相合率达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