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留守儿童”成为微博热议话题,成百上千万的人参与讨论,尽管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很久。
话题发起者“糖猫公社”将“新留守儿童”定义为城市里缺少父母陪伴的儿童,这些孩子在享受着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逐渐远离他们的父母。
我们知道,这并不是父母有意而为之,只是迫于现实的压力,他们为了守住一个家,不得不权衡利弊,放弃些许温情,让自己的孩子过早的承受孤独。
科技改变生活,老调重弹了。可以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试图借助技术的力量,通过一些科技产品来修补存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日渐疏远的关系。这些产品,通过与智能终端相连,实现实时“监控”,从而“保障”子女的安全。它们大多追求冷冰冰的科技感,忽视了“新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情感诉求——温情的陪伴。因此总体说来,乏善可陈。人们甚至悲观地认为,这是科技的进步,人文的退化。
是谁,真正感受到了孩子的诉求?
经历过“留守”的父母们感受到了,正经历着“事业与孩子”两难选择的父母体会到了。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选择等待与承受,期望用今日的努力去赢取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有些极客,拥有扎实的技术,也为人父母,从孩子的眼中获得了“需要陪伴”的信号,他们正试图把温情融合到科技产品上,创造一款能够真正满足孩子需要陪伴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