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倡导独生子女的中国,祖父母、父母对家庭中这根“独苗”的关爱呵护几乎到达溺爱的地步。殊不知,在溺爱教育下,“小皇帝”“小公主”愈发自私自利,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恶果。德行先于智慧,家长在不断对文化教育培养的加大投入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上月,苏宁旗下满座网与红孩子联手开展“玩具传递”公益主题活动,旨在让孩子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的同时,给予贫困儿童社会关爱。教育人士认为,让孩子拿出玩具与他人分享,是一个极好的公益教育方式。
“自私”酿恶果:一个玩具引发血案
去年,辽宁一起孩子因争夺玩具被泼热水的事件令人骇人听闻。大男孩10岁,小男孩4岁,两人在辽宁一工地上玩耍,双方父母均是在该工地工作。小男孩拒绝将新买的喷水枪玩具借给大男孩玩,大男孩端起一盆滚烫的热水直接浇到了小男孩身上。小男孩送往医院后,已几近休克状态,烫伤程度达到深二度。
这起血淋淋事件的起因,其实仅仅是一个玩具喷水枪。对于小男孩来讲,在分享教育空白下,孩子把玩具当做“私有财产”来看待,很难理解把自己的玩具与朋友分享的意义。对于大男孩来讲,因为无法填满自己的欲望而去伤害别人,本质上也是自私自利种下的恶果。
在“众星捧月”的中式教育环境下,孩子往往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地位。孩子喜欢的玩具就给买,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要独享,孩子看上的东西就要夺为己用。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一种自私自利、独吃独占的想法,甚至酿出为所欲为的恶果,而这种自私的想法将会根植于内心伴随孩子的成长。
“小皇帝”们的“自私”问题已经成为国内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我国一二线城市极为常见,在祖父母辈带小孩的情况下更未普遍。教育专家普遍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需要父母先要懂得分享。而事实上,父母很难身体力行,分享教育往往沦为说教。
公益是分享教育的最好课堂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给孩子买玩具的同时,更应该教育孩子把玩具带来的快乐分享给其他朋友。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育理念一样:要让孩子了解是什么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快乐,仅仅是家长给了他什么东西,还是他用自己的微薄力量给别人做了什么事。
“与其对孩子宣讲分享,不如让孩子直接参与到分享的活动中来”,满座网“玩具传递”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受到父母、祖父母的宠爱,玩具也颇多。让孩子去了解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状况,去体会他们的困难,主动拿出他们的‘私有财产’玩具。同时,收到玩具的贫困儿童将以照片、感恩信的方式,将玩具分享的快乐传递给捐赠玩具的孩子。”
有教育人士表示,通过参与公益活动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是一个双赢的办法;这即让城市孩子亲身参与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又能为贫困儿童创造快乐童年贡献力量。
据主办方满座网透露,本次“玩具传递”活动接受家中闲置的0-6岁儿童玩具,活动将持续到9月30日,包括北京、沈阳、天津、上海、南京、成都、武汉、杭州、福州、石家庄、无锡、深圳、广州、重庆、西安,共计15个城市80家苏宁门店均可接受玩具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