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儿童用品逐渐成为热销产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标识不全的三无产品不在少数,而部分家长对儿童产品的安全性意识淡薄。省质监局从4月份开始,采取从市场购买样品送检和从生产企业现场抽检两种方式,从全省138家生产企业,22家商场超市分别抽检了儿童玩具、童车、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学生用品等7类产品230批次,共22批次质量不合格。结果显示,儿童玩具质量不容乐观,超半数不合格。
此次省质监局分别从临沂儿童玩具批发市场、大润发超市、青岛佳世客商场、日照北京华联超市、亚马逊中国网站购买了我省企业生产的15个儿童玩具样品,并分别送往昆山产品安全检测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国家级权威检验机构检验。检测结果显示,8个样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比例超过一半。
据了解,儿童玩具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毛绒玩具布料的可溶性铅、铬超标,毛绒玩具拉力测试后,有小零件产生,童车产品存在危险夹缝,部分童车未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等等。
据介绍,如果儿童在玩完玩具后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有的甚至把玩具放在口中吮吸或啃咬,这样极易将铅、铬等有害物质带入口中,对儿童的大脑及其它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儿童服装合格率较高
质监部门还对儿童服装和婴幼儿服装开展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全省15家企业的28个批次的儿童服装和18家企业33个批次的婴幼儿服装,从抽检的情况来看,产品质量合格率较高。在关系到人体健康、涉及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安全指标中,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甲醛含量、耐唾液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异味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中儿童服装中,只有烟台卡奇倍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A021X48号款纤维含量不合格。
文具不达标可致中毒
同时,省质监局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抽查了19家企业的51批次学生产品。重点对可迁移元素(砷、锑、汞、铅、钡、铬、镉)、苯、氯代烃、游离甲醛、甲苯+二甲苯5个项目进行了检验。从监督抽查的结果来看,我省学生用品质量水平较稳定,但是也有部分产品游离甲醛项目处于标准限值附近,一旦生产工艺控制不当,很容易造成超标。
记者在西市场批发市场看到,大部分作业本等文具很难看到生产厂家等信息,安全性更加无据可查。目前市场上,很多橡皮样子做得五花八门,不仅外形逼真,还散发出阵阵水果、奶油的香味,孩子们很喜欢。不过,记者从山东省质监局了解到,香料内的甲醛、苯都可能超标,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头痛、身体乏力,且孩子啃咬后很可能会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白血病等危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