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儿童肠道寄生虫繁殖旺季,很多妈妈们由于缺乏经验,在面对驱虫药的时候往往听从药店店员推荐,或给宝宝吃做过电视广告的药品,却不知很多小儿驱虫药都是成人制剂,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最近,记者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驱虫药,为何小孩剂量与成人一样》的文章,一位妈妈跟自己的孩子同时发现有蛔虫感染。医生就给其开了四片驱虫药,让妈妈和孩子各服两片,于是妈妈立刻对为何成人与儿童的用药剂量一样提出了疑问。
医院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种驱虫药被服用后药物有95%不被吸收,从而在肠道内直接与成虫和虫卵作用,将成虫和虫卵杀灭,并在24小时内由粪便排出;被吸收的5%,在肝脏内代谢后,杀灭组织内的幼虫、肠道内的成虫及虫卵,并在48小时内随尿液排出,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到底医院说的95%的药物不被吸收是不是真实的?难道儿童的肠胃器官能够承受得了成人药剂的药性?就此回答,大多家长表示并不满意,于是记者专门找到了上海儿童医院肠胃主治医生张医生,询问了儿童用药剂量的相关问题。
张医生指出儿童时期各个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药量不当可直接导致肝脏损伤,甚至影响肾脏功能,出现尿少、无尿、尿血等。妈妈们在选择驱虫药的时候必须要辨别出是成人制剂还是儿童专用制剂。
下面是记者走访几家大药房后,了解到的几种驱虫药,仅供妈妈们参考。
肠虫清:
用于蛔虫病、蛲虫病。口服,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2片,2岁以上儿童单纯蛲虫、单纯轻度蛔虫感染1片。顿服。药理作用为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
磷酸哌嗪宝塔糖:
用于儿童蛔虫和蛲虫感染。口服,根据儿童年龄(1-12岁)和体重参照服用表中剂量服用。药理作用为麻痹虫体的作用,使不能附着在宿主肠壁,随肠蠕动排出。
安乐士:
用于治疗蛲虫、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粪类圆线虫和绦虫单独感染及混合感染。口服。 根据驱虫种类,儿童服用剂量与成人剂量一致或减半。通过可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吸收发挥驱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