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其中一所初中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学校并没有强捐,可能是个别老师的素质问题,“度上掌握不好”。
捐款不能低于别的班
昨日,多位家长反映,丰台区有些学校在为芦山地震募捐时变了味儿。
丰台区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学生家长王先生回忆,22日上午,自己接到了孩子的电话,“学校组织为地震捐款,问我捐多少?”
“你看别人捐多少,自己就捐多少。”王先生说,自己当时不希望孩子在同学面前丢脸,就没在意捐多少。
孩子放学回家后告诉王先生,自己捐了150元,“老师鼓励学生多捐款,捐款总数不能比别的班级少。”
老师让孩子“捐红色的钱”
北京怡海幼儿园学生家长吴先生称,22日,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拿回来一张通知书,上面写着为地震捐款,数额不限。
“我把孩子储蓄罐中的零钱换成纸币,总共30多元。”第二天早晨,吴先生送孩子到幼儿园门口时,看见门口有几个捐款箱,“上面标有班级号,每个班级一个箱子。”
当晚,孩子回来告诉吴先生,“老师说他捐得少,应该像捐得多的小朋友学习,捐红色的钱。”
而丰台区南四环某幼儿园家长常女士也遇到此类事,“家人去接孩子时,孩子拽着家长的衣服让去捐款,不捐款不让走。”常女士说,去捐款时被告知,最低捐10元。
校方否认存在任务量
王先生、吴先生均称,老师会攀比班级之间的捐款额,让孩子多捐。“不然为何每个班级设一个箱子,而不统一设立一个捐款箱。”吴先生说。
“捐款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但不是靠捐款多少来培养的。”王先生说,很多学生都捐一百元以上。
对此,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称,确实有很多学生捐100元以上。“我们学校没有给班级制定过任务量,这只不过是个别老师的素质问题,没有把握好度。”
该工作人员称,有学生捐款超过1000元,老师会打电话核实,钱从哪儿来的。
上述工作人员称,怡海教育集团的钱最终经过汇总,会通过怡海基金会转到民政局,定点转给雅安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