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3日20时
地点:芦山县龙门乡
芦山县龙门乡青龙村是重灾区之一,全村几乎百分之百房屋被毁,村民被安置到一所中学操场。昨天,记者探访安置区发现,龙门人正想尽一切办法使震后生活过得更加有滋味,对很多人来说,孩子平安就是最大的未来。
拾砖共建大灶台
上午11时,龙门乡青龙村安置点外,两天前的车水马龙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部队兵营和有序的志愿者队伍。下了一上午小雨,幸好安置房建在操场的塑胶场地中,渗水性能不错,帐篷周边并无积水。
在安置帐篷东南角,柳华琼和几位邻居推倒一面摇摇欲倒的砖墙,捡起尚且完整的砖头,转身投入同伴背后的竹篓中,竹篓装满了,同伴踏着泥泞的地面向远处走去。走出百米远后,同伴将砖头倒在地上,另一人则拿着小铲刀将砖头上的水泥铲掉,十几名灾民就这样不断重复着。
“早上红十字会的人过来说,要给我们建一口大锅做饭,我们就集合了十几个劳力,帮着弄一些砖头建个灶台。”柳华琼说,因为灶台关系到大家吃饭的问题,大家都主动过来帮着干活。“光吃方便面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建一个好的灶台可以使用久一些。”
孩子就是未来
失去家园的痛苦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感受到,芦山灾民也哭过,但擦干眼泪后,他们已开始重新规划新的生活。
一位村民的儿子在成都上大学,听说家乡地震了,孩子非要赶回来看看,“看什么看,房子都倒了,我和你爸都没事,现在住在帐篷里,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就行。”其实,这位母亲非常想念儿子,也特别希望能在儿子面前大哭一场,但她还是选择了自己来扛。“别回来了,回来还得跟我们挤帐篷,在学校好好呆着吧。”母亲祝福儿子。
救援到了,帐篷搭好了,一些灾民为了让帐篷生活更加丰富,冒险跑回家“抢”东西,锅碗瓢盆、杂七杂八的小零碎,反正只要没砸坏的统统“抢”出来。“虽然只是临时住所,但还是尽量弄得好一些,至少像个家的样子。”
一位母亲抱着怀里9个月大的婴儿,旁人一逗,孩子“咯咯”笑起来,母亲也跟着乐了。灾难毁了她的家,但至少她还拥有怀里的一个未来。
希望帐篷再多些
在安置房区有不少几个月大的婴儿,母亲们告诉记者,住进帐篷后大人可以吃方便面,孩子只能喝母乳了。“幸好孩子还小,母乳还够。”一位母亲说,尿不湿等婴儿用品的缺乏还是让她们很头疼。“已经有人来统计过两岁以下孩子的情况了,只是奶粉还没有到位。”
还有村民反映,帐篷不是按照每家发放,而是一个帐篷住12个人,“好多户人家挤在一起,还是有些不方便。政府能再多发一些帐篷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