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育婴院里,有24名特殊的孩子--他们不同于育婴院里的其他残障儿童,四肢健全,聪明活泼,却因被拐卖到晋江而远离父母。2005年初,晋江警方在辖区内破获的拐卖和非法抱养案件中将他们解救,但因找不到他们的父母,晋江育婴院成了这24个孩子的“家”。
被拐至晋江获解救 采DNA仍未找到父母
昨日,记者在晋江育婴院见到这24名孩子。从2005年初开始,晋江公安局陆续解救他们后,通过DNA比对等各种手段,至今仍未能找到他们的亲 生父母。2006年10月17日晚,晋江池店派出所在刺桐大桥路段截获一辆大巴车,现场解救3名刚出生不久的男婴,至今这3名孩子还生活在晋江育婴院,等 待亲生父母亲认领。
晋江育婴院陈助理告诉记者,这些孩子被解救时,最小的刚出生不到一个月,最大的才16个月,他们身体健康,智力发育正常,被解救后陆续在晋江育婴院安家。
当地民警表示,这些孩子都已采集DNA数据并汇入全国被拐儿童数据库,虽经多方努力,但可能因有的孩子父母未报案,或者偏远山区有些父母自己卖掉孩子,认领工作进展不大。警方根据掌握的资料分析,这些孩子大部分很有可能来自贵州、四川等地的偏远山区。
因这些孩子都是在晋江被解救,且百家姓中有“江”姓,因此他们都姓“江”,并有了或诗情画意或铿锵有力的名字,如若兰、如诗。现在这些孩子中最大的已经10岁,最小的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到了学龄的孩子们,都被安排在安海当地幼儿园、小学就学。
育婴院里啥都有 独缺父爱和母爱
昨日下午2时,午后的阳光正温暖。在育婴院院子里,9个孩子正嬉闹着,他们有的在玩陀螺,有的骑着小自行车绕圈圈,有的推着玩具车玩耍,有的拿着矿泉水瓶蹲在花圃旁给小草浇水……不远处保育员姚桂花一边忙手里的活,一边照看孩子。
陈助理介绍,这几个孩子是24名被拐儿童中的9名,他们都已上小学一二年级。此外还有8名孩子在当地
幼儿园上学,5名孩子尚未到学龄。
有玩伴、玩具、图书室、电脑室、活动室……育婴院为24个孩子及其他残障孤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4个孩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寝室里,每一 间寝室有两到三名保育员负责照看孩子的生活起居。不仅如此,上学的孩子有专车接送,每天晚上还有老师到院里为他们辅导功课。此外,育婴院设立爱心小屋,孩 子们通过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和劳动表现等情况获得一定的爱心分数,可根据自己获得的爱心分数,换取零花钱、零食、学习
用品和玩具等物品。
“虽然如此,但他们最缺少的还是父母的爱。”在育婴院工作13年的姚桂花告诉记者,过去孩子们也曾追着保育员问:“为什么别的孩子有爸爸妈妈,我没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似乎成为大一点的孩子们之间一个无需言说的秘密。
因遭拐卖非弃婴
孩子无法被认养
在一楼活动室里,两周岁的江景辉一个人站在过道上。当记者来到他面前,蹲下对着他时,原本面无表情的他突然张开双手,要记者抱抱他。据陈助理介 绍,小景辉是两年前晋江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在晋江市梅岭街道三元酒家前破获的一起非法抱养
婴儿案件中的那个男婴,当时才一个月大。
和小景辉差不多大的健全被拐孩子还有四个,他们都被安置在育婴院另一栋楼里。“回到父母身边,对他们才最有益。”晋江育婴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 者,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长期缺失正常家庭教育和完整的社会成长环境,以及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目前这些孩子遇到的最大难题。
据了解,这24名孩子并非弃婴,也不是无监护人
婴儿,因此在法律上无法办理认养手续。目前民政、公安和计生部门着手探讨寄养制度的可行性,以期让孩子们有更优越、更健全的家庭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