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十年来,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34.8%下降至7.4%,避免了约3400名儿童感染艾滋病。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巡视员张伶俐介绍,我国2002年在5省8个县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2007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333个县(区)。2009年以来,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央财政投入8266万元,将覆盖面扩大到全国453个县(区),通过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筛查、咨询指导和相应的干预服务,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减少儿童的艾滋病新发感染。
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共为约2500万孕产妇提供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为17000余名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了综合干预服务。从2010年底免费开展梅毒和乙肝检测以来,为约1600万名孕产妇提供了梅毒检测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近60%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接受了干预服务,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比例达91.2%。2012年1月至9月,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到95.5%、91.9%和94.2%,均高于2011年全年的各项指标。
张伶俐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推动孕产妇孕早、中期检测,尽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综合干预服务,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推广预防母婴传播适宜技术,不断优化防治策略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