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松江区、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伤害预防高级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透露,儿童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溺水已经成为我国1-17岁儿童第一位死因。
会议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伤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国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人群伤害死亡率为62.39/10万,占总死亡的8.90%,占死因顺位第五位。男性因伤害死亡是女性的两倍,农村明显高于城市,东、中、西部依次递增;道路交通成为我国人群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溺水是我国1-17岁儿童第一位死因;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类型。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宋文珍女士表示:儿童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63%的5-14岁儿童死亡是伤害造成的,对1-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危险已不是传染病和慢性疾病,而是车祸、溺水、跌倒、斗殴、犬伤、触电、中毒、烫伤。根据《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每年有26万儿童死于车祸,1000万以上儿童受伤,车祸是10-19岁儿童主要的死亡和残疾原因。报告提出,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一半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的生命是可以挽回的,也就是每天至少可以挽回1000名儿童的生命。
卫生部疾控局严俊处长同时指出,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相比十年前的39.7%。已经下降到16.4%。,主要目标到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到13%。以下,从而降低流动人口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根据联合国道路安全行动十年计划,卫生部门针对“人”将采取对学校学生伤害的监测,指导学校干预,和公安交通部门实行信息对接,具体对“人”的行为的干预,将编制伤害干预技术系列指南,完善伤害综合监测系统,制定实施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为儿童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